看点 上兴趣班,孩子和大人都要付出不少辛苦和努力。但要是上了好几年孩子还是毫无起色,还要坚持吗?下文妈妈与孩子认真商讨,并回忆起打网球的初心,权衡一番发现,兴趣不只有眼前的成绩,更有长远的收获。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:五月三姜(ID: mayandginger)
文丨五月 编丨May
(资料图片)
四年换来一句
“你接触过网球吗”
复活节后,网球学校重新排课,二姜换了一个新教练M。第一节课上了十分钟,二姜就给M教练全面展示了他的风采:
课是双人的,老师从对面发球,二姜和小伙伴D轮流接球。
二姜接球时,D在一旁全神贯注,膝盖微弯,双手握拍地准备。而轮到D接球时,二姜就吊儿郎当地站在那儿,满脸写着百无聊赖,一会儿用手腕转球拍,一会儿把球拍扔到空中再接住。
两人轮换,间隔就那么几秒,每次轮到二姜,他要么在发呆,要么在满场捡他的球拍。手忙脚乱去接球,五个里能打飞三个。
来回几趟后,教练举起一只手,示意二姜先暂停,到网前说话。
二姜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危机,溜溜达达走到网前,教练皱着眉头,审视地看着二姜问:二姜,你以前接触过网球吗?
接触过吗????接触过吗????教练声音不大,听在老母亲耳朵里,却有点震耳欲聋。没开玩笑,那一瞬间,老母亲脑子里只剩下一句话:敢情这些年的风雨无阻都是喂了狗……
二姜这个孩子,你说他没自尊心吧,大姜但凡敢嘲笑他的智商一句,他一定会给大姜武力展示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。
但你要说他自尊心强吧,教练问他“你接触过网球吗”,他居然能毫不羞愧地回答:学过啊,快四年了。
四年。
春去秋来,花开花落,云卷云舒,物换星移,这个世界经历了整整四个轮回的春夏秋冬。有些人,能用四年读下一个大学文凭。有些人,能用四年换一句:“你接触过网球吗?”
放弃?要放弃吗?
第二天,我跟我妈打电话,聊起这件事。她不可思议地问我:四年的时间、金钱、精力投入,得到这么个结果,你为什么还不放弃?
放弃?这个念头,好像从来没有在二姜和我的脑海里出现过。
二姜打球虽然拉跨,但每次去上课,都高高兴兴的。一个小时跑下来,小脸跑得红扑扑,眼里满是轻松愉快。
下课后,我问他:怎么样?他的回答永远是淡然坚定的:很好啊……
我听了教练的话,虽也难过了几分钟。但那几分钟过去,就开始积极考虑“怎样能让他专注点”、“是不是还是平时练得太少了”……根本没想过“算了,就这吧,放弃得了。”
为什么?
仔细想想,是因为: 我没把成功当作他上兴趣班的目标。
学出个名堂、去参加比赛拿奖什么的,头一年里,老母亲可能还有过这等非分之想。几年下来,现在早已认清事实,彻底被 努力过后,才知道天赋有多重要的真理折服。
拉跨就拉跨吧,他的父母也不是运动天才,怎么好苛求他呢?
不忘打球的初心,才能更快乐
其实二姜平时再拉跨,但也没“四年白学”这么差。
这次换的M教练,是网球学校的A级教练,平时只教俱乐部的尖子生,二姜能排上她的课,纯粹是“凑巧捡漏”。
二姜之前的教练,是个退休老爷爷,教学非常佛系,经常带着娃们一起扔球拍、转球拍。娃们吊儿郎当、说说笑笑,教练爷爷也几乎不管。
现在突然变成了严谨的教练M,双方一时不适应,也是正常。
再加上之前放了三周假期,重新开始上课,也需要一点时间进入状态。
所以,有的时候, 学习进展出现低谷,可能不是娃们真的那么差,而是各种不凑巧叠加到一起……
第一节课结束后,我和M教练聊了会。她告诉我:二姜的动作不标准,专注力也不够,但没关系,在这个年龄还属于正常。
德国人说话一般非常客气,“属于正常”的意思,就是: 虽然很差,但不是无可救药,不过出类拔萃就别指望了……
尽管早有准备,但每一次听到“你娃不行”这种结论,老母亲的心还是被扎了一下。
但转念一想,送他打球的初衷是什么? 学个兴趣爱好,锻炼身体素质。
这个目的达到了吗?达到了? 那就够了。
学网球的孩子千千万,学有所成的,寥寥无几。绝大部分人,都是普通人:天赋普通,努力程度普通,父母能给予的支持也普通,学习结果当然也普通。
在漫漫人生中,学一两项运动,能在工作生活之余,三不五时的,约上几个朋友,打上几局,释放一下压力、放松一下精神,已经够孩子受益终生。
其他一切的纠结、强求,只能增加父母的精神内耗、孩子的心理压力。
所以我告诉我妈:嗯,没打算放弃,因为我就没想让他学出个名堂,差不多会打就行了。
态度和能力是两码事
当然,对一个老母亲来说, 学不好可以,但不好好学不行。所以那天回家后,我又跟二姜聊了聊。
我:你是真的想学网球吗?
二姜:真的想学。
我:好,妈妈不要求你比别人打得好,但上课专心一点,不扔球拍、转球拍可以做到吗?
二姜迟疑:嗯……很难,我有的时候就是不自觉地……
我: 难,也得努力尝试。妈妈每周抽出时间送你,也挺难的,不也努力做到了吗?如果你这样漫不经心下去,就会永远停在初学阶段,那妈妈每周兢兢业业送你去学也没有意义,咱们停两年再学也行。
二姜沉默了一会儿,好像下了决心:好吧,我会努力不跑神,专心上课的。
最近几节课,他明显开始上心。
虽然时间太短,看不到球技的提高,但教练对他的感观提升很多,上课三不五时会表扬他几句。
他听了很受鼓舞,上课专注度随之提高,慢慢地,也形成了一个进度缓慢、方向正确的正循环……
兴趣班的作用不只是一时
小时候学得拉跨的兴趣班,长大后是不是毫无用处?
我的亲身经历是: 小时候再拉跨,将来也有用。
10岁时,我家附近有一个舞蹈班,为了扩大收入,开始接收“大龄学童”,我和另外两个10岁出头的女孩,成了这个班的新成员。
在一群6、7岁的小姑娘中,我们三个显得又笨重又僵硬。
小姑娘们好像一群林间小鹿,劈叉、下腰、踢腿、跳跃,都做得轻松利落。我们三个则像是三只大鹅,动作拖泥带水,姿势含混不清,身体颤颤巍巍……经常被老师批得体无完肤:你们仨是鬼子进村吗?是跳大神吗?探头探脑在干什么?抬头挺胸不会吗?
但我学得非常开心,每次上课都欢欣雀跃。进展虽慢,坚持大半年后,劈叉、下腰等柔韧基本功也都能做到。
之后虽然依旧垫底,但老师偶尔会夸一句“动作好看了”、“身体轻盈了”之类,自我感觉身体协调能力也强了不少。
不凑巧的是,12岁的时候,我妈带着我搬家了。新家附近的舞蹈班收费太贵,我和妈妈负担不起,就这么不甘心地放弃了……
现在想起来,还是很可惜。
但是,就因为这一年多的学习经历,后来我在大学里学国标、瑜伽、健美操等,都很轻松, 上手快、柔韧好、动作协调,经常和其他有舞蹈功底的同学一起被老师叫上去示范。
现在年近四十,看视频学跳操、学舞蹈,基本也都能第一遍跟着练下来,说起来,还是靠小时候的基础。
人生就没有白费的努力。所有的付出,即使当时看似毫无效果,将来也会以其他形式给我们以回报。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
《战国策》中有篇《触龙说赵太后》,讲得是公元前265年,赵惠文王死后,儿子孝成王继位,因为年幼,由母亲赵太后摄政。趁着赵国政权交替之机,秦国举兵攻赵,一时间赵国形势十分危急,只能向齐国求援。
齐国说:帮忙可以,但是得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。
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当然不能同意。
为了拯救危在旦夕的赵国,老臣触龙来到宫里,巴拉巴拉一顿输出,说出了千古流芳的名言: 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最终说服赵太后,让她同意最爱的小儿子出质齐国,从而解除了赵国的危机。
两千多年过去了,父母之爱的本质没变:我们操心孩子教育,帮助他计划人生时, 看得应该是他的整个人生,而不是眼前的两三年。
有些事情,可能没什么短期收益,但长期来看,能让他收益终身,那么时间、精力、金钱的投入,就是值得的。
运动、音乐,不一定学有所成,能有个闲暇时放松精神的爱好,就可以受益一辈子。尤其是运动,游泳、网球、舞蹈、徒步、羽毛球等,都是能坚持到老的运动。
在网球俱乐部里,经常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、老奶奶,组团来打网球。他们一般双打,一个场上四个人,跑动不多,但全身都能锻炼到。
和同龄人相比,这些爷爷奶奶的身体机动性、肌肉幸存量、精神状况等,明显好很多。
看一眼他们,再扭头看看“毫无长进”的二姜。忍不住扪心自问:等到二姜七老八十时,还能约上几个朋友,一路小跑着打打网球,锻炼一下老胳膊老腿,不就够了吗?
儿孙自有儿孙福,我们尽其所能,给他们提供条件,对他们谆谆教导,最多只算是“谋事在人”。
他们能走到哪一步,还要靠“成事在天”。想到这点,老母亲决定放过二姜,也放过自己。
与其站在球场旁,眼睁睁看着二姜焦心,还不如到俱乐部的个人练球场地,自己练会球儿。既能“眼不见心不烦”,又能锻炼身体。
话说“八十还能打球”这件事,谁看了不心动呢?
有类似情况的姐妹们,可以酌情考虑一下,哪怕去一旁买个奶茶喝喝也行……
五月三姜(ID:mayandginger),定居柏林的经济学博士,携手德国队友姜爸,和三个男娃斗智斗勇多年,用最鲜活的例子,讲最实用的育儿理念。
关注外滩教育
发现优质教育
Copyright 2015-2022 南非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